您的位置:首页 > 玉文化 > 南阳玉研究

独山玉雕“第一村”史学价值分析

时间:2014-06-30 15:44:44  来源:  作者:  评论: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发现黄山先民们加工的独山玉器中,最为丰富的是独山玉铲,既有打制的,又有打磨兼制的,还有磨制的,且形状、大小多样,制作精美,使用痕迹明显,成为黄山先民远近闻名的名牌产品。独山玉铲不仅满足了本聚落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且走出了黄山,走进了今南阳市13个县(市)区众多类似的史前聚落。这一现象说明,黄山玉铲在南阳远古拓荒史上,有着如同封建社会铁犁和现代社会拖拉机一样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

  
  在黄山遗址上,可以看到一定数量的、有打剥和切割痕迹的独山玉器遗物;也可看到非常丰富的、有磨制痕迹的独山玉器遗物;同时还可以看到一种“克玉”治器的工具——砂岩钻具、石英砂岩磨棒和石英砂岩砺石。这种玉、石共存的现象,大抵印证了《诗经•小雅•鹤鸣》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记载,更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打剥、切割、琢磨独山玉器的远古治玉图。
  
  调查研究表明,南阳盆地13个区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均发现有独山玉器,其多以生产工具为主,数量极大、分布范围甚广、代表玉器典型,且以黄山式独山玉铲为标志。由此可见,黄山遗址既是一处为本聚藩生产独山玉铲等农业生产工具的制造场,又是一处独山玉为黄山先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玉料,它不仅满足了当地先民生产生活需要,而且走出了黄山,覆盖了现今南阳盆地各区、县,促进了新石器时代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黄山独山玉制造场得以生存、发展且经久不衰的真正原因。
  
  玉石之路,一般指古代新疆和田玉输人中原之路,这是一条遗失于历史迷团的古道。
  
  然而,调研成果表明黄山玉料、玉器并非来自遥远且险阻的中国西部,而是来自眼前距离不足3km的独山。独山玉那美丽的颜色,异乎寻常的硬度,为生活于黄山的先民们所推崇,为脚下白河滩的各种砾石所不及。大约在裴李岗文化晚期(距今约7500年前),黄山先民们便开始了采玉、用玉的历史。那时,独山的地表到处是玉,有墨绿、黑绿、黑白、绿白花斑玉和多色玉,也有白玉、绿玉、青玉、黄玉、紫玉、红玉等单色玉,但采玉均限于地表散存玉块。对于藏在岩体中的“独翠”,即使出露部分,也因手无寸铁而不得不放弃。采玉之后,采玉人手提肩扛踏上回家之路。由此可以推定,即使新石器时代“就地取材”的用玉说能够成立,也非现代人想象之易事。
  
  年3月23日至26日,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文化研究中心在南阳召开了中国独山玉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南阳独山玉文化阶段性咸果评审会。著名玉文化、文物考古专家杨伯达(图2-3)、吴国忠、栾秉墩、赵春青、杨焕成、许顺湛、杨育彬、曹桂岑、张得水、王建中、周世全、赵成甫、柴中庆等出席了会议。评审意见指出:黄山遗址发现的遗有打制、切割、琢磨痕迹的独山玉制品,以及黄山遗址陶器上反映出来的仰韶文化早期的文化特征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新石器时代的南阳已具有普遍采用独山玉料打制或磨制玉器的条件;采取就独山取材的办法,解决玉器材料的来源;掌握或初步掌握了一套打制、切割、磨制玉器的方法;黄山遗址可能是一处黄河流域与江汉平原间较大的独山玉加工场;南阳有悠久的用玉、治玉历史;独山玉在中国玉文化研究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向周边聚落单位提供玉铲等制品的供应地,因此可以认为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是一处区域性玉器加工制造业的中心和基地。
  
  
本文网址:/yuwenhua/nanyangyuyanjiu/2014-06-30/86.html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热点排行
最新信息